外卖飞侠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车 » 行车安全 » 如何安全涉水 汽车涉水须“三知”而行

如何安全涉水 汽车涉水须“三知”而行

有 237 人浏览 日期:2019-05-24   来源:互联网 进入发布者【商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文章摘要:如何安全涉水 汽车涉水须“三知”而行涉水驾驶汽车与道路驾驶有很大区别。一是由于水流冲力对汽车的作用,会增加车辆的前进阻力

如何安全涉水 汽车涉水须“三知”而行

    涉水驾驶汽车与道路驾驶有很大区别。一是由于水流冲力对汽车的作用,会增加车辆的前进阻力,易发生车辆侧滑;二是轮胎与水下的路压力减小,驱动力受到限制,使行驶受阻,极易发生险情或交通事故。所以,要格外小心。
 
  ■一知 前期准备和防护
 
  汽车涉水行驶时,必须仔细查看水的深度、流速和水底性质,以及进、出水域的宽窄和道路情况,由此来判断是否能安全通过。
 
  在确认自己所驾汽车的结构能够通过时,一般应选择距离最短、水位最浅、水流缓慢及水底最坚实的路段。
 
  常见车型的最大涉水深度有以下几种:重型大货车为100至120厘米,普通大货车为45至80厘米,越野吉普车为60厘米,小客车不能超过40厘米。如果水深超过车轮或汽车的最大涉水深度时,则不宜冒险涉水。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必须涉水,司机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水措施:
 
  (1)拆掉风扇皮带,如果是电动机式的可以拔下电机线插头,将线头挂在高处;有些车型还要关闭水箱的百叶窗。
 
  (2)用防水布或塑料袋将分电器、高压线、点火线圈等包好,并设法将电瓶的位置升高。
 
  (3)如果有条件的话,可找一根软管套在排气管尾部,并向上弯起高出水面,防止水灌入排气管。
 
  (4)对油箱的加油口、机油尺孔和发动机、驱动桥上的其他通气孔都要用防水物包扎堵塞。
 
  (5)若水位接近汽车的最大涉水深度时,应该在前保险杠上捆绑较宽的木板,然后用中速挡行驶,使汽车前方的水被木板推开,在发动机部位形成一个浅水区,以防点火系统被水浸湿而丧失功能。
 
  (6)有可能时,尽量加大汽车的重量,以减少水对车的浮力作用和增加车轮的附着力,从而保持车辆涉水行驶的稳定性。
 
  ■二知 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1)汽车涉水时,应保证在发动机运转正常、转向和制动机构灵敏可靠的情况下进行。应挂低速挡平稳驶入水中,避免大轰油门或猛冲,防止水花溅入发动机而熄火。
 
  (2)行驶中要稳住油门,保持汽车有足够而稳定的动力,一气通过,尽量避免中途停车、换挡或急转弯,尤其是水底路为泥沙时,更要注意做到这一点。
 
  (3)若遇水底有流沙、车轮打滑空转时,应立即停车,不可勉强进退,更不可半联动地猛踩油门踏板。应在保持发动机不熄火的情况下,组织人力或其他车辆将车推、拖出来,避免越陷越深。
 
  (4)行进中要看远顾近,尽量注视远处的固定目标,双手握住方向盘正直前进。不能注视水流或浪花,以免晃乱视线产生错觉,使车辆偏离正常的涉水路线而发生意外。
 
  (5)多车涉水时,绝不可同时下水,应待前车到达彼岸后,后面的车才可下水,以防前车因故障停车,迫使后车也停在水中,导致进退两难。
 
  (6)通过漫水路面或漫水桥时,应匀速沿固定路线一气通过。若路面或桥面经洪水冲击后情况不明,应先探明是否损坏,形成塌陷、缺口或崩塌,否则极易造成翻车。
 
  ■三知 涉水后的安全检查
 
  (1)汽车涉水后,应选择宽阔安全的地点停车,拆除防水包扎物,查看发动机点火系统是否沾水,并用干布将其受潮的电器部件擦干净,以防发生短路或断路等故障。
 
  (2)安装好风扇皮带,将电瓶装回原位置,拆除排气管尾部的塑料软管和其他防水物。
 
  (3)检查各齿轮箱有无浸水,水箱散热器片之间有无漂流物堵塞,轮胎有无损坏,底盘下面有无水草缠绕等,及时将车辆清理干净。
&nb

|<<<<<12>>>>>|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文章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删除。
本网站联系方式:电话:0595-28808005,QQ:1193379199,【违规举报
[ 学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排行榜

  • 本月
  • 本周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中国汽配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友情提示:交易有风险,行事需谨慎。付款前请先核实对方真实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