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飞侠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车 » 新手上路 » 排气管冒蓝烟是在烧机油 或致发动机报废

排气管冒蓝烟是在烧机油 或致发动机报废

有 84 人浏览 日期:2019-05-24   来源:互联网 进入发布者【商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文章摘要:近年来,汽车烧机油的现象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高档豪华车,也爆出了烧机油的现象。10月中旬,成都的刘先生花40万元买了辆豪华轿

近年来,汽车烧机油的现象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高档豪华车,也爆出了烧机油的现象。10月中旬,成都的刘先生花40万元买了辆豪华轿车,为真实体验一下爱车的运动性能,上个周末,他特地开着还处于磨合期的车到临近几个郊县转了一圈,并高速驰骋到140km/h。可回来不久,便发现爱车机油消耗很大,1000公里需要2L机油,经4S店检测后发现爱车出现了“烧机油”现象。

  发动机怎么会烧机油呢?如何判断发动机是否烧机油?碰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上周,本报记者采访了明嘉现代售后服务专家卢金根,据其介绍,发动机烧机油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烧机油”严重,有可能导致发动机报废。同时,他还建议车主,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判断汽车是否烧机油,最简便的方法便是看排气管是否冒蓝烟。

  【现象】尾气冒蓝烟

  据专家介绍,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如果排气管冒蓝烟,怠速状态下发动机出现抖动,发动机机油在一个例行保养周期中严重缺少,那么您的爱车就可能是烧机油。其中,凉车“烧机油”时,每天早晨第一次着车,后排气管会有比较浓的蓝色烟雾排出。过一段时间蓝色烟雾消失,当天一般不会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加速“烧机油”,在车辆行驶时,驾驶员猛踩油门或原地着车猛踩油门,从排气管排出大量蓝烟的情况,严重的在车辆行驶时当驾驶员猛加油门后,驾驶员可以从排气管侧的反光镜中看见蓝色烟雾。

  采访中,专家还告诉记者,如果车主怀疑自己的车烧机油,可以将车辆加满机油,让车行驶1000公里后到维修站对机油机滤进行称重,然后再加满机油,再让车行驶1000公里。如此反复3次,取得一个平均值,磨合期后机油的正常消耗一般可达到1L/1000km,如果超标,就要对发动机进行维修。

  【后果】可能导致发动机报废

  据卢金根介绍,所谓的“烧机油”是指机油进入了发动机的燃烧室,与混合气一起参与了燃烧。车辆出现“烧机油”现象,会使车辆氧传感器过快损坏,导致燃烧室的积炭增加、怠速不稳、加速无力、油耗上升、尾气排放超标等不良后果,严重者发动机润滑不足,使引擎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甚至报废,造成维修成本大幅升高甚至事故隐患。

  【原因】正常磨损+非正常磨损

  据专家介绍,造成发动机烧机油的原因分为两种:正常磨损,也就是车辆在行驶一定公里数以后的正常现象。一般车辆为20万公里左右,不同的车、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地区对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非正常磨损,造成非正常磨损的原因有产品质量和使用不当造成的早期磨损。

  此外,使用不合格机油、超期不更换机油和机油虑清器、冷车大油门起动、长时间缺少机油下运转、长时间高温状态下运转、长期超负荷高转速下运转、长期在空气质量不好和到期不更换空气虑清器的状态下运转、机油泵油泵力不足、油压过低、机油道堵塞等等,都会造成发动机烧机油,从而减少使用寿命。

  【方法】选择高品质油料

  为了预防汽车烧机油,专家建议车主在驾驶过程中,应选择品质较好的汽油;老旧车可以适当选用黏度稍大的机油,来增加活塞、缸壁间的密封性。当然,解决“烧机油”的最终办法还是要对车辆进行比较彻底的检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勤检查机油标尺,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油滤清器,更换正品机油滤清器备件;为了适应道路状况,满足发动机的工作正常和使用寿命,减少机油消耗,选择一款高端的发动机润滑油很有必要。尤其是带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更有必要使用挥发率较低的优质发动机机油,因为机油挥发也是导致汽车“烧机油”的一个重要因素。(四川在线)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文章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删除。
本网站联系方式:电话:0595-28808005,QQ:1193379199,【违规举报
[ 学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排行榜

  • 本月
  • 本周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中国汽配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友情提示:交易有风险,行事需谨慎。付款前请先核实对方真实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