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常见故障有极板硫化、漏电和存电不足,其故障现象、原因和排除方法分析如下:
一、蓄电池极板硫化
1.故障现象
(1)蓄电池容量降低,用高率放电计检测,单格电压迅速下降。
(2)电解液的密度下降到规定的正常数值以下。
(3)蓄电池在开始充电及充电完毕时电压过高,可达2.7V以上。
(4)蓄电池在充电时过早地产生气泡,甚至一开始充电就有气泡。
(5)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温度上升得过快,易超过45℃。
(6)蓄电池放电时电压下降过快,过早地降至终止电压。
(7)在极板上生成坚硬、不易溶解的白色大颗粒。
2.故障原因
(1)蓄电池在放电与半放电状态下长期放置。由于硫酸铅在昼夜温度差存在的情况下,不断在电解液中有溶解与结晶两个相反的过程交替产生,产生后再结晶,经过多次再结晶,便在极板上形成粗大的不易溶解的硫酸铅晶体。
(2)蓄电池经常过量放电或小电流深放电,从而在极板细小孔隙的内层生成硫酸铅。
(3)电解液液面过低,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露在空气中被氧化,汽车行驶时电解液波动使其接触氧化了的活性物质,生成了粗晶粒的硫酸铅。
(4)初充电不彻底或不进行定期补充充电。蓄电池初充电不彻底或使用期间不进行定期补充充电,使其在半充电状态长期使用,极板上的放电产物硫酸铅长期存在,也会通过再结晶形成粗大的颗粒。
(5)电解液不纯或其他原因导致蓄电池自行放电,均会产生硫酸铅,从而为硫酸铅再结晶提供物质基础。
3.故障排除
蓄电池出现轻度硫化故障,可用2-3A的小电流长时间充电,即过充电;或用全放、全充的充放电循环方法使活性物质还原。硫化严重的蓄电池,可用去硫充电的方法消除硫化。去硫化充电工艺如下:将蓄电池以20h放电率放电,至终止电压1.75V。以上述放电电流值充电,至电解液开始沸腾,将电流减小一半继续充电至电解液大量沸腾,电压与电解液相对密度均升到最大值,再继续补充电3h,直到密度不再上升时为止。停止充电30min,以蓄电池额定容量的1/80电流值充电1h,再停止充电30min后继续充电1h,如此循环几个周期,直到电解液相对密度恢复至标准值为止。
二、蓄电池漏电故障
1.故障现象
充足电的蓄电池,因汽车停驶一段时间后,再度使用时出现启动无力,电解液密度明显地低于停驶前,且蓄电池端电压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将电能完全放尽。
2.故障原因
蓄电池自身故障:蓄电池内部自放电。这是由于电解液不纯,混有杂质,或是蓄电池内部活性物质部分脱落,沉淀在电池底部,使正负极板通过沉淀而放电:或者蓄电池盖有破裂、封胶不严,或盖上有电解液、杂质,造成局部短路放电。
蓄电池外部故障原因有:电源线路中的各接触点因受腐蚀而引起接触不良,跳火跳电;电气线路中的电源线路有故障,绝缘层损坏而漏电;各用电设备内部有短路,产生漏电。
3.漏电故障的判断与排除
蓄电池外部漏电故障排除:拆下蓄电池搭铁线,在蓄电池负极与搭铁线之间串一只试灯,切断所有的电路,仅接通总开关,观察试灯点亮的情况。如果试灯亮,表明蓄电池存在放电回路有较大的放电电流,逐一拔去各路熔断丝,若在切断某一电路的熔断丝时试灯灭了,那么漏电故障就在这一回路中。
蓄电池自放电故障的检查与排除:检查蓄电池盖是否破裂,盖上是否有残存积留的电解液和杂质。若有,则为蓄电池外部有自放电,应修复电池盖上的破损处,清除电解液和杂质,如无外部漏电、自放电故障,则可认为蓄电池内部有自放电故障存在。造成自放电的原因有电解液不纯、液内有杂质或活性物质部分脱落,使正负极通过沉淀物而放电。
三、蓄电池存电不足故障
1.故障现象
汽车启动时,起动机转速很快的减慢,转动无力:按喇叭声音弱、无力;开启大灯,灯光很暗;平时发现电解液耗损过快;蓄电池自行放电严重。
2.故障原因
(1)使用新蓄电池前未按要求进行充电。即充电时未经过充、放电循环,说明蓄电池未达到规定容量。
(2)发动机调节器电压调得过低,使蓄电池经常充电不足或蓄电池接线极性与极板连接断裂,致使充电电阻增大。
(3)蓄电池极板有短路,或隔板击穿、损坏。
(4)电解液的相对密度过高,充电电流过大,致使极板硫化。
(5)经常长时间启动起动机,造成大电流放电,致使极板损坏。
3.故障判断与排除
(1)首先检查蓄电池的外部,看外壳是否良好,有无裂纹,表面是否清洁,极板上是否有腐蚀及污物。如有,则为蓄电池外部自放电故障,根据相应故障予以排除。
(2)检查蓄电池搭铁接线,极柱的连接夹子有无松动,蓄电池接线极柱与极板连接处有无断裂。如有,则为输出电阻过大,电压降低。
(3)蓄电池充电后检查电解液密度,若出现两个相邻电池中电解液的密度有明显差别,则说明单格电池内部有短路,不能使用。
(4)检查电解液的液面高度,若液面高度不足,且在极板上有白色结晶物质存在,则可能存在极板硫化故障。
(5)打开大灯,注意灯光的变化,如果前大灯白亮,说明蓄电池正常,如果前大灯红暗,表明蓄电池容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