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飞侠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汽修 » 检测 » 专家曝汽车尾气检测造假

专家曝汽车尾气检测造假

有 333 人浏览 日期:2019-04-29   来源:互联网 进入发布者【商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文章摘要:经营专家曝汽车尾气检测造假

“我今天就要给大家报报料!”5月16日,在“绿色在行动(系列二)《机动车简易工况法排放检测》技术澄清专家研讨会”上,中关村空气污染防控联盟理事会主席颜梓清一开口,就语惊四座。他炮轰的是机动车尾气检测造假。

此后,研讨会“猛料”不断:“95%的简易工况法检测设备是假冒伪劣产品”,“窜改技术标准和考核要求”……如果在座专家们爆料属实,一个可怕现实是:我们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技术失灵”。与会专家就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这一方面,目前的新车(销售前)、用车(销售后)两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造假行为。

机动车检测问题普遍

在当日的研讨会上,环保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原研究员韩应健告诉记者,目前机动车检测大量采用的“简易瞬态工况法”是非常准确的检测技术方法,但要严格按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要求生产和质量考核才行。

韩应健说,目前机动车检测问题很多。首要问题就是,很多设备仪器没有执行技术标准。

执行设备标准,对所有设备商的仪器设备严格检验考核,是制定标准的初衷和目的。“但这项工作没有开展,环保部对所有设备商的仪器设备没有建立准入制度(核准、产品目录等)。”

“环保部污控司有关领导在2009年的一次大会上明确表示,对仪器设备不考核,考虑搞备案。”韩应健说,“但事实上,备案也没有开展。于是,市场大量出现设备不断压低售价,以最低价格争夺市场的情况。”

“计量标准本应该是强制执行,计量设备不按标准考核,相当于没有标准!这不就是摆明了要让假冒伪劣设备进市场吗?”韩应健说。

韩应健还表示,检测设备控制软件不统一,也是目前检测市场的重要问题之一。检测控制软件由各个设备商自己开发,不能保证对简易工况检测过程的控制与国家标准一致,有些甚至给利用软件生成假数据的作弊行为留下机会。

在这些问题上,环保部、发改委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等部门和机构也通报过行业状况。

2011年,环保部曾发布《关于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检查整治工作的通知》。该通知称,“一些地区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暴露出检测程序不规范、检测设备可靠性差、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玩忽职守、弄虚作假行为,严重影响了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造成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当年10月,环保部通报的整治情况显示,共排查出各类违法违规和不规范检测问题200余项,分别采取了停业整顿、限期整改、现场纠正、警告及经济处罚等措施。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去年印发的《加强“车油路”统筹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的通知》要求,完善环保检验制度,健全OBD(车载诊断系统)管理制度,将排放记录作为年检的重要内容,对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不得发放环保合格标志。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综合检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沈弘对记者说:“2003年起,各地机动车检测站大量上工况检测设备,蜂拥而上。他们并不是为了治理大气污染,而是利益驱使。有些地方没有经过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任由大量车辆排放不合格。”

知识产权争议

颜梓清目前是“简易工况法”国产化项目总负责人。她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20多名教授及研究员花3年时间研发了ASM、VMAS、LUGDOWN、简易工况法排放检测设备系列产品。”

她说,这些研究成果在2003年获得了《科技成果证书》。颜梓清给记者展示的一份当年专家组成果鉴定结论文件称:“这一自主开发的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系列产品,属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在市场推广中,一夜之间就冒出了好几家生产商。”颜梓清说。

北京君泰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曹剑锋对本报记者说,从2006年起,有两家没有简易工况法《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厂商长期把持市场,还申请上市。

曹剑锋说,根据这两家公司招股说明书介绍的经营业绩,其销售的“简易工况法设备”共占有市场总量的80%以上。

“两家企业都在招股说明书中有意隐瞒了金铠星公司是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对此,金铠星公司在2014年6月和10月向环保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等部门,就这两家企业的侵权、涉嫌重要信息遗漏和误导性陈述情况进行了实名举报,还向法院起诉了两家公司涉嫌技术侵权。现在案件还在诉讼中。”曹剑锋说。

各地检测监管网络不互通

汽车尾气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来源,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过90%,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超过80%,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灰霾的主要原因。

环保部监测结果显示,京津沪机动车排放平均占大气污染源的24%左右。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今年两会上也曾表示,汽车尾气在大气污染和其他污染中占31%左右。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上述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在新车(销售前)、用车(销售后)两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造假行为。目前全国拼凑的假冒伪劣“简易工况法检测设备”占90%以上(多达5000多条),检测数据误差高达30%以上。

各地机动车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限值不统一,新车排放标准限值与在用排放标准相差11~21倍。检测机构“杂、乱、多”。检测买标卖标现象普遍。各地政府投资建设的车辆检测监管网络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对检测作假和虚假数据无法监管。

“大多数检测场缺乏成套设备技术性能的考核标准、规程和技术要求等相关法规的支持,设备良莠不齐,检测市场混乱,作弊手段多,车虫寄生现象普遍。”北京建筑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教师姚圣卓说。

姚圣卓认为,全国重点地区应统一尾气检测方法,加快相关标准、法规、规程和技术要求的制定、补充和修订,研发尾气排放检测用和检定用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

“对于车辆生产环保造假、检测作弊以及三元催化剂过期不更换等问题,应该通过加强监管去解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说。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文章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删除。
本网站联系方式:电话:0595-28808005,QQ:1193379199,【违规举报
[ 汽修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排行榜

  • 本月
  • 本周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中国汽配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友情提示:交易有风险,行事需谨慎。付款前请先核实对方真实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