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灯光作为汽车的专用语言,直接反映了汽车的行驶方向、驾驶人的动机和意图。因此,为保证行车安全,必须保证车灯的齐全有效和正确使用。1.肆意开远光灯
许多驾驶人晚间喜欢长时间开着远光灯行驶,认为这样行车更安全。其实这样有一定的弊端。因为远光灯太刺眼,时间长了会造成驾驶人视觉上的“盲区”,极易酿成交通事故。喜欢开远光灯的车辆多数是大货车、微型客车、出租车,部分小轿车(包括一些越野车)也喜欢开远光灯。
2.使用伪劣车灯
有些驾驶人在换车灯时,贪图便宜购买使用了伪劣车灯,给安全行车埋下了隐患。一个合格的灯具必须经过配光、防潮、防震、耐用、密封等14项检测标准,而假冒伪劣品往往经不起其中任何一项测试。比如雾灯不够醒目,大灯眩目刺眼,小灯常换常坏,这种伪劣的灯具将严重威胁着行车的安全。
3.使用“贴必亮”
一些驾驶人使用一种所谓“贴必亮”的车灯贴线,希望能提高车灯照明效果。它一般有13根宽度不等的蓝色不干胶塑料条纹组成,条纹宽度介于1.50~12 mm之间,条纹从上至下,由窄变宽,条纹与条纹间隔均为8 mm,面积为400 mm ×180 mm 。通过试验,可以证明“贴必亮”倍数提高车灯光度的虚假性,“贴必亮”不仅不能使车灯更亮,反而会帮了倒忙。
4.夜间行车会车不会灯
不少驾驶人夜间行车会车时,会车不会灯(即不关闭远光灯),易造成事故。因为,若一方主动会灯,另一方不会灯,往往会激怒主动会灯一方。甚至二者形成强远光灯对照,导致双方视线不清,判断不明。尤其是在窄路、窄桥、傍山险路等复杂路段,后果更不堪设想。
5.晚上行驶将前后的雾灯打开更安全
不少驾驶人晚上行驶将前后的雾灯打开,认为这样更安全。其实这样做会更危险,尤其前雾灯的白光束非常强,影响到对面行驶的车辆同样会影响自己的安全。只有遇到恶劣的天气,无论白天或夜晚才可以使用雾灯。
6.灯泡功率越大越好
有些驾驶人为了提高前照灯的亮度,换用了功率较大的真空灯。结果在夜间行车时,亮度非但没有增强,反而下降,而且打开前照灯后蓄电池放电严重。这是因为更换的前照灯功率太大,使发电机严重超负荷而造成的。
7.把报警指示灯当保险灯
现代轿车都安装了各种显示器或报警装置(例如机油压力欠压报警灯、制动液液面报警灯或不充电指示灯等)。这些指示灯能对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正确判断车辆状态,起到辅助作用。但有些驾驶人却因此而放松对车辆的检查,把仪表板的报警指示灯作为保险灯,认为只要报警灯不亮(或不报警),则表示车辆工作安全和保险。其实,不报警并不表示保险。由于汽车报警灯所担负的报警使命,只是对某个部位、某些方面进行故障报警,并不能对该系统的其它部位、机件也能进行故障报警。例如制动液面不足报警只是报告制动液面不足,而不能对制动蹄片的磨损程度、制动系机件是否工作进行故障报警。
另外,报警指示灯本身也可能会产生故障,例如灯泡烧坏等,这时虽然报警灯并未报警,但被控制的机件或部件的工作已经不正常或已经有故障。因此,报警灯并不能保证安全行车,还需要对所控制的部件和部位进行检查。